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


     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(以下简称地理资源所)于1999年9月经中国科学院批准,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(前身是1940年成立的中国地理研究所)和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(1956年成立)整合而成。

      地理资源所现有7大研究领域,下设28个学科团队(研究室、中心、站)。7个研究领域包括自然地理与全球变化研究部、自然资源与环境安全研究部、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、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院重点实验室、陆地水循环及地表过程院重点实验室、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院重点实验室、农业政策研究中心。

      地理资源所拥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、3个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,设有理化分析中心和五个专业实验室构成的所级公共技术服务中心。拥有禹城综合实验站、拉萨高原生态试验站2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,禹城站、拉萨站、千烟洲红壤丘陵综合开发试验站3个中国科学院生态系统研究网络(CERN)野外站。建成中国物候观测网、中国陆地生态系统通量观测研究网络(ChinaFLUX)和同位素观测网3个全国性观测研究网络,共同构成了研究所野外观测研究平台。建成完整的数据共享平台,国家地球系统科学数据中心和共享服务网、“973”计划资源环境领域数据汇交中心、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综合中心、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数据中心、国家电子政务工程资源环境科学数据分中心设在该所。此外,还设有地理科学与资源科学专业图书馆。

      截至2013年底,地理资源所在编职工584人。其中科研人员405人、科技支撑人员90人,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5人、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、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2人、研究员及正高级工程技术人员135人、副研究员及高级工程技术人员182人。

      地理资源所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首批博士、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之一。现设有3个一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点:地理学(含自然地理学、人文地理学、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、自然资源学专业4个二级学科)、生态学、农林经济管理;设有环境科学1个二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点。设有自然地理学、人文地理学、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、自然资源学、气象学、生态学、环境科学、农业经济管理8个二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点;农村与区域发展(农业推广)、农业信息化(农业推广)、环境工程(专业学位)硕士培养点。设有地理学、生态学、生物学3个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。

  

上一篇   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民族旅游专业委员会

下一篇   无下一篇


扫二维码
关注七颗星

24小时业务专线

0773-8983162